这位金棕榈女性导演本届又会放出什么大招

前作《钛》(Titane)收获了2021年的金棕榈大奖,使得朱利亚·迪库诺(Julia Ducournau)成为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也是首位单独获奖的女性导演。她的新作《Alpha》又出现在了2025年戛纳主竞赛入围名单上,让我们不禁感叹这位女导演的强大!强调过她的性别后,让我们忘记她的性别——因为她说:“当人们说我是女导演时——我的意思是,这总是有点烦人,因为我是一个人。”

《Alpha》

出生于巴黎,朱利亚毕业于La Fémis的编剧专业,她的影片既有身体恐怖的类型偏好,也有对成长、爱、人性等主题的关切,继承着自大卫·林奇、大卫·柯南伯格等导演对怪异、身体、恐怖的探索,又独具自己的作者风格。医生父母的家庭环境使得朱利亚自小就有对肉体的迷恋,他们直白而疏离地谈论着死亡和身体,使她作品中的死亡与身体都别具了异色。

她的首部短片《Junior》(2011)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女孩感染胃病毒后的故事,她的身体开始怪异地蜕皮。身体恐怖的怪异,在这里已然与成长问题相结合,进而讨论人性与爱,成为朱利亚探索作者性的第一步。该片获得了戛纳金轨短片奖(Petit Rail d’Or)。

《少女初长成》

2012年朱利亚与Virgile Bramley联合编导的《Mange》进一步探索着身体的怪异与成长过程中的身体羞耻,讲述了一个患有暴食症的女孩的故事。

《Mange》

2016年朱利亚的首部长片作品《生吃》(Raw),在身体恐怖上走向了食人的极端,却使导演风格得以彰显,入围戛纳影评人周。

《生吃》

1

“怪胎有一种令人颤抖的美
它会摧毁‘普通’,会推进未来”

《钛》中的Alexia最终诞下了拥有钛脊椎的怪胎,这个人车杂交的产物是片名titane的另一层含义——泰坦——作为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盖亚的孩子,一个巨人,一个新生,具有开创性的毁灭力量,蕴含着一切可能。

《钛》

这个孩子反过来让Alexia的受孕像是一种圣灵感孕,这是对宗教的超越性别的戏谑性解构,当Vincent向消防队员介绍和维护他的儿子时,他如此说道:“对你们来说我是什么?我是上帝,所以别觉得他是你们的哥们儿,他是耶稣,当耶稣有话时他自然会说。”而后一个黑人队员吐槽:“原来耶稣不仅是个白人,还是个gay。”从观众角度来看,这耶稣还是个女人,于是我们知道,这个从女到男的怪胎摧毁的是观念固化的普通,推进的是多元化可能的未来。

迪库诺的电影创作历程中一直聚焦对怪胎的描绘,可见于反复出现的演员Garance Marillier,她在迪库诺的三部影片中都饰演了名为Justin的角色,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不同阶段。Alexia、Justin、Adrien这三个角色不仅出现在《生吃》中,还出现在《钛》中,而Justin更早见于短片《Junior》中,这些角色站立在迪库诺的电影世界里,是一切故事发生的基础,也是导演自身不同面的化身。据导演说,Justin这个名字来自于萨德侯爵的小说《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中译为“贾斯汀或美德的不幸”/“朱斯蒂娜”)。

《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
1791 年原版卷首

这部小说讲述了朱斯蒂娜的故事,在父母去世后,姐姐朱丽叶做了妓女,通过犯罪、卖淫获得了财富,而朱斯蒂娜坚持一种美德,保持纯洁和信仰,但她却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被欺骗、虐待、监禁,命途多舛。通常对这部小说的分析认为两姐妹在道德上的不同选择和人生境遇的对比传达了这样的悖论:美德并不总是得到回报。而导演在采访中提及这部小说时一句话带过,说的却是:“它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以非常扭曲的方式了解自己欲望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本小说的讽刺之处十分滑稽,在今天仍然十分超前、先锋。”

年轻女孩和她们的欲望,这一点可作为迪库诺电影的核心,这些年轻女孩并非天生的“怪胎”,而是被各式各样的自身的和他人的欲望压抑、扭曲、形塑,成为各异的姿态,成就了银幕上鲜活的人物。电影表现了他们冲破压抑、走向极端的过程,也为她们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Junior》中的Justin是一个青少年,影片以物理方式的蜕皮来讲述一个女孩蜕变的成长过程;《生吃》(Grave)中的Justin是一个食人者,生长在素食主义的家庭,对荤食的渴望逐步被追溯到渴望人肉的基因里,与性欲一起被发现;《钛》中的Justin是欲望着女人的舞者,不断遭受着欲望对象带来的疼痛,以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2

“Love is a dog from hell
(爱是来自地狱的狗)。”

《钛》的主角Alexia胸口的纹身为“Love is a dog from hell(爱是来自地狱的狗)”,这是布考斯基的诗句,也为影片锚定了一个永恒的母题——爱。

布考斯基被封为“无赖的桂冠诗人”,诗集《爱是地狱冥犬》运用大量口语、俚语、粗俗词汇,书写了妓女、酒鬼、流浪汉等环绕于诗人周身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在粗鄙中见深情,在放浪形骸中见出生存的勇气”。他说:“我始终一手拿着酒瓶,一面注视着人生的曲折、打击与黑暗……对我而言,生存,就是一无所有地活着。”他不羁的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绝对的堕落,但是这位失败者“不需要锁不需要薪水不需要理想不需要财产不需要甲虫般的意见(without locks and paychecks and ideals and possessions and beetle-like opinions)”。他的墓碑上刻着“Don’t Try”

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墓地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绿山纪念公园(Green Hills Memorial Park)

选用这位诗人的诗句,迪库诺意图将Alexia塑造为一个超越当前时代的人。她身为车展上的舞女,跳着性感的舞姿,在凯迪拉克汽车引擎盖上高潮,引来了男人、女人欲望的目光,却无法回应,最终以暴烈的方式拒绝他人的爱欲,即杀人。她身上的火是无人性之火、无爱之火,被体内的机油引燃,无可避免地点燃周身的一切,包括其父母,直至她一无所有地活着。

引擎盖上的Alexia

导演自身在对《生吃》的反思中,认识到了Justine和Andrien之间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他们选择了彼此,无论对方的性别、性向、长相等等,成为了兄妹、恋人、家人……一切。而在《钛》中,这种无条件的双向之爱被不断地质疑,一种单向的、扭曲且怪异的爱事先出现了,又或许严谨地说不能使用“爱”这个词,因为Alexia对汽车的情感甚至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界限,她与一辆凯迪拉克发生了性关系——这个略显荒诞的设定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Alexia对汽车的迷恋类似于一种拜物,这算是一种宽泛的“爱”的范畴,而影片真正要讨论的和回归的,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爱”,发生在Alexia和Vincent之间。

出于躲避警察追捕的目的,Alexia改换面貌变换性别为Adrien,声称自己是Vincent的儿子,被后者欣然接受了。一个杀死了自己亲身父母的人能得到一个假父亲无条件的爱吗?能因为被爱而学会去爱吗?这些问题都在影片中被一一解答。

实际上,导演在《钛》里还是在谈论无条件的双向的爱,但是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这种爱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爱是如何在无爱之人身上被唤醒的

Alexia是个杀人犯、冒牌货,假装是Vincent的儿子,然而她甚至并非男人,Vincent对她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是无条件的父对子的爱,在知道她是个陌生女人,还生下了一个怪胎后,他的爱却依旧,这个不断接近真相的历程,是他那份无条件之爱重塑、生长的过程。与其说是他给予了爱,不如说是他的爱一直等待着、需要着那个空缺,他的阳刚、英勇在从屁股推入的药剂里垮塌,他的脆弱被逐步揭示。从女性到男性的流动、从阳刚到阴柔的解构使得影片非常酷儿,影片在血肉模糊的僭越中,也要求着观众对其“无条件之爱”的宽容。

爱,这个古老的话题在这里涉及了人性与非人性的问题,Alexia从一开始就不像是一个寻常人类,孩童时的她在父亲的车后座模拟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以至于惹恼父亲,又掀开安全带间接造成车祸,她的头骨被迫植入了钛板,不知是否钛板的魔力使她在手术后拥抱了那辆造成一切的汽车,似乎是一个Alexia身上的兽苏醒了,自顾自做着感谢。

影片没有暗示钛会附身之类的真相(某种意义上这个视点也成立,如果汽车有灵,也许是塞伯坦的幽灵寄生了女主,使她诞下了自己的骨肉,但是这种解释会使得影片索然无味,相当于强行劈开了原本集各种混沌为一体的主角),但是从剪辑顺序来看,胎儿的存在唤醒了Alexia的杀性,使她做出了烧死亲生父母的选择。她与亲生父亲的相处被处理得冷漠而疏离,这一点和其与假父亲的相处相对比,十分耐人寻味。但是影片还交代了母亲在她额头上的一吻,说明他们的关系原本也许没有到轼亲的那一步。

Alexia的“非人”性被反复强调,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她都无法接收到爱意的信号,反而在出于厌恶的本能杀死过度求偶的男人后,打开了嗜血与“恋物”的基因,在怪异的性爱和杀人的狂暴中,不断偏离人性。最终爱所唤回的,也是人性,Alexia逐渐从动物性的状态出离,回归人性,用导演的话来说,这是一种非宗教层面的而是“人性层面的神圣”。这一唤起是由双向的互动带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复杂的情感涌动,人物的弧光在于那念头的转变——对Alexia而言是那个想要逃离又返回、想要杀死Vincent又住手帮助他的瞬间,对于Vincent而言,则是真正放手刚回家的儿子以自由,明白误认的真相却说“无论你是谁,你都是我的儿子”的那个瞬间,他们从共舞、拥抱到搏斗,看见彼此的脆弱,选择相互陪伴,爱正是在这个间隙里生长。在迪库诺的电影里,爱就是看见彼此的脆弱,接纳彼此的怪异,并说:“我还在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