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影讯

这部100年前的电影,到现在还值得我们反复研究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压缩了时间、抽离了空间,用各种俯、仰角度的近景和特写镜头,永无厌倦地琢磨着人脸这一方寸之地。不同人物、不同角度的面部切换被转化为一种重复的仪式,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超验”风格,从而成为“电影史上探索人类灵魂密度最大的一部影片”。

继续阅读

从欧洲三大到奥斯卡最高奖,或许是世界秩序崩塌的前兆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两部移民题材电影——《阿诺拉》和《粗野派》——大获全胜。这两部电影不仅在奥斯卡占据主导地位,在整个欧洲三大电影节季中也表现亮眼:《阿诺拉》曾荣获戛纳金棕榈,《粗野派》则摘得威尼斯最佳导演。在电影界,欧洲三大被视为艺术电影的风向标,代表着欧洲的审美传统与人文关怀,而奥斯卡则象征着好莱坞主流工业的认可。当讲述移民与“美国梦”的影片横扫大奖时,信息已经十分明确:世界动荡不安,移民议题成为电影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继续阅读

柏林首部主竞赛华语出圈,震撼灵魂的中国改革开放史诗

大雪纷飞中,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柏林首日主竞赛两部影片媒体评分已经揭晓,其中华语影片《生息之地》获得赞誉,无论是华语媒体还是国际媒体都给出不错的评价,给柏林主竞赛一个好的开端,让我们拭目以待后续的精彩主竞赛作品。

继续阅读

怀念柏林被删单元,聚焦中国移民获费比西奖!

《睡觉时眼睛睁开》(Dormir de olhos abertos)是德国青年导演妮莉·沃拉兹(Nele Wohlatz)第二部电影长片,该片入围了2024年第74届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该单元目前因电影节更换总监而不复存在。该影片于当年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Prix FIPRESCI),电影以语言为切入口关注试图融入阿根廷社会的中国新移民生活,将本身就是中国移民的素人演员与专业演员混合在一起同台出演,甚至在电影中直接使用移民演员自身的名字,这些在表演与叙事上的独特性也造就了《睡觉时眼睛睁开》疏离、克制且漂泊不定的气质。

继续阅读

洛杉矶大火持续,奥斯卡最强预测虽迟但到!

2025 年奥斯卡提名名单将于 1 月 23 日北京时间晚 9 点 30 分正式揭晓,颁奖典礼则定于 3 月 2 日举行。今年的颁奖季异常混乱,由于洛杉矶山火导致大部分重要的前哨奖项和奥斯卡提名时间推迟,这种情况在奥斯卡历史上并不多见。本文基于电影节获奖情况、颁奖季前哨奖动态以及个人观察,尝试预测 2025 年奥斯卡提名情况。

继续阅读

阿兰德龙的颜值巅峰,一个叫杰夫的男人决定去死

《独行杀手》由法国导演让 · 皮埃尔 · 梅尔维尔执导,阿兰 · 德龙、凯茜 · 罗齐尔主演,1967 年上映。它是梅尔维尔和阿兰 · 德龙作品序列中不能被忽视的一部杰作,其中的叙事手法、视觉美学甚至是角色服饰风格,都成为后世电影竞相效仿之对象。梅尔维尔将 1940 年代的美国黑帮片元素、1960 年代的法国次文化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相结合,塑造了一个信任缺失、杀机四伏的黑色世界。

继续阅读

你好吗?我很好。

第一次看《情书》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当时只觉朦朦胧胧、似梦似幻的冬日小樽与青春情愫,美好又遗憾。再次看《情书》是在今年巴黎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后,然而几周之后,却听到了饰演藤井树与渡边博子的演员中山美穗意外去世的消息。“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你好吗?我很好。”)再次看到博子向雪山深处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的更多是岩井俊二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回过神来发现,好似电影世界与现实有着暗暗的联结,遗憾…

继续阅读

美国梦从来不属于红灯区

肖恩 · 贝克作为高举独立电影旗帜的美国导演,在历经《佛罗里达乐园》《橘色》《红色火箭》等受到国际关注的作品之后,终于一举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凭借《阿诺拉》拿下最佳影片金棕榈,某种程度上,似乎预示着不久后在唐纳德 · 特朗普成功当选第 47 届美国总统前左翼思潮对世界的最后挣扎——即便贝克本人并未在公开场合中明确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在《阿诺拉》中,即便我们有意忽视其中隐含的政治内涵,但其作为 “性工作者” 这一强烈意向仍使人感受到他对边缘人物的体察和同情。

继续阅读

这部电影如何能荣登《电影手册》年度第一?

近日,法国《电影手册》发布了 2024 年度十佳影片,《在水中》《利益区域》《想象之光》等影片都榜上有名。而其中,曾执导《湖畔的陌生人》的导演阿兰 · 吉罗迪凭借新片《宽恕》再次杀回榜单,不仅成功登顶,也让他回到全球电影舞台上的焦点中心。

继续阅读

这部电影,启发了无数中国电影人

9月24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式上,陈凯歌导演被授予“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其后又在小城之春厅举办了大师·对话暨《黄土地》(修复版)四十周年致敬放映:厚土与诗意——对话陈凯歌活动,这也对应了本届影展“这把泥土”的策展主题。 在大师班上,凯歌导演谈到四十年前在陕北拍摄这部电影的缘起,并与在场的年轻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他认为做电影必须情真,不失赤子之心,电影人如何保留那一点天真是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