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iyang.xu

你好吗?我很好。

第一次看《情书》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当时只觉朦朦胧胧、似梦似幻的冬日小樽与青春情愫,美好又遗憾。再次看《情书》是在今年巴黎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后,然而几周之后,却听到了饰演藤井树与渡边博子的演员中山美穗意外去世的消息。“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你好吗?我很好。”)再次看到博子向雪山深处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的更多是岩井俊二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回过神来发现,好似电影世界与现实有着暗暗的联结,遗憾…

继续阅读

东京《灰烬》专访:在日本的中国人活在孤独里

《灰烬》 Ashes 策划:齐马不很蓝 录制:杨礼平&齐马不很蓝 剪辑/文案:齐马不很蓝 监制:小茗 导演简介 杨礼平,导演,编剧。毕业于日本映画大学,随后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映像研究科导演专业,跟随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清、诹访敦彦、盐田明彦学习。短片作品《Red Room》荣获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伦敦独立电影节最佳外语短片,短片作品《Gone with the Wind》荣获第36届东…

继续阅读

IDFA专访《公园》|诠释者的影像,重要的是诗歌、石头喇叭和印尼盾

五月在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获得亚洲视野竞赛首奖(Asian Vision Competition)、台湾竞赛首奖(Taiwan Competition)以及再见真实奖评审团特别奖(TIDF Visionary Award)的纪录片《公园》,这次也千里迢迢来到十一月便初雪飘落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IDFA),并凭借其精巧的工作坊电影形式,以及对印尼移工关切并共创的视角入围Envision Competition单元,并荣获杰出艺术贡献奖(The Award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Contribution)。

继续阅读

美国梦从来不属于红灯区

肖恩 · 贝克作为高举独立电影旗帜的美国导演,在历经《佛罗里达乐园》《橘色》《红色火箭》等受到国际关注的作品之后,终于一举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凭借《阿诺拉》拿下最佳影片金棕榈,某种程度上,似乎预示着不久后在唐纳德 · 特朗普成功当选第 47 届美国总统前左翼思潮对世界的最后挣扎——即便贝克本人并未在公开场合中明确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在《阿诺拉》中,即便我们有意忽视其中隐含的政治内涵,但其作为 “性工作者” 这一强烈意向仍使人感受到他对边缘人物的体察和同情。

继续阅读

这部电影如何能荣登《电影手册》年度第一?

近日,法国《电影手册》发布了 2024 年度十佳影片,《在水中》《利益区域》《想象之光》等影片都榜上有名。而其中,曾执导《湖畔的陌生人》的导演阿兰 · 吉罗迪凭借新片《宽恕》再次杀回榜单,不仅成功登顶,也让他回到全球电影舞台上的焦点中心。

继续阅读

全宇宙的动画人联合起来!费那奇动画周获奖名单公布

又是一年深秋,整个动画界备受瞩目的费那奇动画周迎来了它的六岁生日。 费那奇动画周,是一个由与国际动画节交流频繁的中国动画艺术家、研究者与策展人组织策划的国际动画交流活动,是一场基于作者视角的动画之旅,是探索诗性与灵感的动画盛宴,是与观众共筑的精神家园。 它的名字来源于Phenakistoscope费那奇镜一种古老的动画玩具。首届费那奇动画周于2019年在北京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巡回展及特别展…

继续阅读

不只中国版《让娜·迪尔曼》,这个东欧电影节质量高到惊人

当十一月的秋风逐渐收拢成寒潮,冬季即将来临之时,塔林黑夜电影节(Tallinn Black Nights Film Festival,简称PÖFF)如约而至,每年它都在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举办,这个东欧最大的电影节从1997年创立开始到今年已是第28届,相比于誉满全球的欧洲三大电影节,PÖFF称得上是一个并不太受中文世界广泛关注的A类电影节,但其实每年的影片质量都足以吸引大批观众慕名前往。今年的PÖ…

继续阅读

这部电影,启发了无数中国电影人

9月24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式上,陈凯歌导演被授予“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其后又在小城之春厅举办了大师·对话暨《黄土地》(修复版)四十周年致敬放映:厚土与诗意——对话陈凯歌活动,这也对应了本届影展“这把泥土”的策展主题。 在大师班上,凯歌导演谈到四十年前在陕北拍摄这部电影的缘起,并与在场的年轻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他认为做电影必须情真,不失赤子之心,电影人如何保留那一点天真是很…

继续阅读

IDFA 观影报道 | 女性主义的出路在哪里

本月14日至24日,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该电影节被誉为纪录片中的“奥斯卡”,起初只是一个单日活动,如今已发展为为期约十一天的大型盛会。
笔者有幸受邀观赏了多部入围影片,其中包括国际竞赛单元的An American Pastoral和Green Is the New Red,以及荣获费比西奖的Writing Hawa。这三部影片各自聚焦当下热点话题,以深刻视角进行剖析与批判。

继续阅读

监禁又鞭刑,还有谁的电影节之路能比他更坎坷

作为“伊朗电影届那只折翼却又不断起飞的鸟”,拉索洛夫将电影用作对抗的手段,不断将自己的愤怒与不满袒露在世界级的舞台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