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人生》跃居国际场刊首位!离不开的灵魂,回不去的肉体

柏林电影节第四天上映的聚焦于韩国移民主题的主竞赛影片《前度人生》赢得了满堂彩,和《白塔之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似乎更能触及中国同胞内心深处,这部关于韩国人移民到北美题材的影片似乎让东西方影评人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共鸣。

《前度人生》剧组

国际媒体银幕场刊的评审更是7位中的4位都给出了满分好评,目前《前度人生》跃居榜首,华语媒体也是好评连连,目前位列第二,仅次于《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

以下内容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前度人生》时间跨度24年,以每12年为节点的三段式演绎串联起男女主的前半生,从12岁女主和同学男主首次分离随同家人移民加拿大,到24岁女主独自从加拿大移民到美国纽约终于再次和生活在韩国的男主重新取得联系,跨越到36岁已经和美国人结婚的女主终于在纽约再次和男主重逢。

《前度人生》记者会

这部能够赢得影评人交口称赞的影片表面似乎是在描绘一对青梅竹马恋人个体间的不同人生走向,描绘幼年他俩在岔路口分别时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并重复出现,但导演实则以浓重的笔墨勾勒出亚洲移民群体的文化认同问题,到了移民国家后即使语言身份都可以完美融入,但是依然摆脱不了母国的文化印记,片中女主从小学就到北美接受教育,英语早已成为第二母语,但是在若干后和久居韩国的男主从网络上再次恢复联系后似乎唤醒了她体内的母国灵魂,日夜不停和男主用韩语通话聊天,与其认为是其对青春初恋的怀念,实则深层次反映出她对过往母国文化的难以忘怀。

再次狠心切断一切联系的女主似乎清醒的认知到自己更应属于移民国而不是母国,导致她更加努力去适应美国文化,当多年后已经嫁为人妇的她似乎已经成为了百分百的美国亚裔,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和美国作家丈夫针对美式韩裔和正宗韩国人的差异谈笑风生,但是当她获知自己每晚做梦都会说韩语时,这也猛然点醒她内心的灵魂依然无法摆脱母国,因为梦境是对个人潜意识最直接的表现方式。

《前度人生》首映现场

虽然这是导演第一部首作长片(戏剧背景出身的导演之前并没拍过任何短片),但是这部影片由A24制片并同时入围圣丹斯和柏林,北美和欧洲两大国际电影节,这都足以证明其实力所在。之所以可以如此深刻的描绘出移民群体的心理困境和文化认同,是因为导演Celine SONG本身也是一位从韩国移民到加拿大的女性亚裔,这部电影也是根据她自己的个人经历所改编。片中也多次提到一个词“姻缘”,通过这个词导演构建了从亚洲文化语境到西方世界的联系,里面各个人物之间的“姻缘”。对于东方观众,这个词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西方观众,女主这样解释道“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

导演席琳·宋 

《卫报》的本杰明·李 (Benjamin Lee) 赞扬其作品:“作为编剧,她设法让对话令人信服且轻松自如,而作为导演,她自信而令人回味地捕捉了纽约和首尔这两个城市,其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名利场》的理查德·劳森 (Richard Lawson) 称赞这部电影“低调而深刻地考虑了生活的缓慢变化 , 以过去对现在低语。这部电影是人们希望在电影节看到的处女作,自此又诞生了一位对自己的技巧充满信心且心胸宽广的女性电影制作人”。

异曲同工的是本届主竞赛华语电影《白塔之光》中也有一位早年从中国移民到法国三十年没有再回国的华人老穆,虽然在片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明显的戏份,但是通过从众人口中对其描述不难发现,他在已经成为第二故土的法国生活并不如意,依然时刻在思念着第一故乡,但是最终肉体却再难回归。

两部影片从不同角度不约而同地提出移民群体的文化认同窘境,有文献表明融入移民国家社会的衡量标准不再局限于有参考系的语言水平以及社会身份,而是体现到更深层次的文化满足感,随着远离母国文化时间越久,内心对于母国文化的认同感似乎是愈加强烈,这似乎也构建出一类移民亚群和母国之间的文化牵连:灵魂离不开,肉体回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