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城》:一场事先张扬的孤独

塞林格——韦斯·安德森的文学教父曾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下:我虽生活在这世界,却不属于这世界。安德森作为塞林格文学中“格拉斯一家”的忠实拥趸,这位极具个人风格的美国导演,从首作《瓶装火箭》到第十一部长片《小行星城》,几乎从未偏离过这样的叙事:有那么几位“小大人”,他们一边冷眼旁观日常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一边热切追求自我精神世界中的伟大。

他们总在纪念一些从未存在、却被自己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习惯用爱来铭记孤独——正如他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让晚年的Zero轻言细语略过了阿加莎的结局;抑或在《水中生活》中,让虎鲨在Zissou在无助落泪时作伴。

导演: 韦斯·安德森
编剧: 韦斯·安德森 / 罗曼·科波拉
主演: 詹森·舒瓦兹曼 / 斯嘉丽·约翰逊 / 汤姆·汉克斯 / 杰弗里·怀特 / 蒂尔达·斯文顿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3-05-23(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3-06-16(美国)
片长: 104分钟

新片中,安德森将纽约剧院中的戏中戏人物设定与纪念碑谷般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实际于西班牙马德里附近小镇拍摄),似乎意在将关注中心从现代社会的孤独症结,延展到更广的存在主义命题。

毫无疑问,自2014年,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全新的自我指涉,用青春期少年般的真诚作为漏斗,把成年人的孤独与怀旧感筛来筛去。很难说,在21世纪的20年代,迷惘一代的忠实追随者还剩多少。可对于不那么虔诚的粉丝来说,即便再廉价的怀旧感,在对称式构图、移轴摄影般的布景包装下,也能够变成甜蜜的都市童话——毕竟安德森在他近几年的故事里,把糖精越加越多。

可品尝过了《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阿加莎的精美糕点,观众真的还需要这么多华而不实的糖果吗?

诚然,安德森的孤独是高级的,《小行星城》中也不例外。伴随着核爆炸和外星人,形形色色的人在1960年代为着某些共同的目的涌入美国西南部的小城,夹杂着有代表国家意志的力量、孩童的纯真,以及中年男人逃避现实的脆弱。

在这里,天才少年们回望一个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将军们展望国家意志的凝聚,中产阶级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怀旧情绪。在更为宏大的宇宙命题下,也只有诸如死亡与存在一般的命题可以被同时记录了。安德森式的场面调度像一本工作日志,景别切换自如,一丝不苟地记录着那些无实体存在形态的情绪碎片。

除去对孤独感一如既往的刻画,《小行星城》的格局显然要比这座沙漠中的小城要大。于是,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西部旷野上美轮美奂的全景摄影调度,为许许多多的冷幽默会心一笑,因为某些毫不做作的爱情与亲情而眼眶一热……遗憾的是,所有这些都没有连缀成一片:像过去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一样,把孤独感写成一本书,而不是仅仅把塞林格的一些名言金句变成好看的明信片。

关于更迫切的社会问题:冷战阴云、突发事件带来的紧急行政措施、甚至和地外文明的交流,安德森只是把它们作为了灵感的来源,用之即弃。毕竟,与人物内在的孤独感相比,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只要用荒诞感包装一下,那些在中二期曾困扰无数青少年的问题都可以完美解决。

愈是要采用这种间离的拍摄手法,将角色情感控制在最低限度,整体把控这种存在主义命题的难度就愈高。当诸多视觉奇观元素夹在一起,人物被无数大牌明星走马观花般客串,程式化便开始偏离主题,让人无聊。可以想像,当许多新观众将《小行星城》作为观看的第一部安德森时,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似曾相识感便定会油然而生——可惜,他从来不是这样的导演,他也本不应该得到这样的评价。

外媒评论:

IndieWire

如果说安德森的所有电影都在秩序与混乱、不确定与怀疑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延续,那么《小行星城》是第一部将这种紧张关系作为主题的电影,常常通过不同非现实层面之间的摩擦来表达这种紧张关系。

Variety

《小行星城》看起来令人惊艳,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只适合安德森的忠实粉丝,或许甚至连他们都不会太多。

Independent

《小行星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安德森式的大杂烩,融合了冷战时期的偏执狂和美国家庭价值观,以其常常虚伪而辉煌的方式呈现。它与他最优秀的作品一样具有古怪的风格,同时还成功地牵动着人们的心弦。


*今日国内外场刊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