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rï)》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讲述了在学校督察员访问的过程中,27岁的实习教师阿里(Arï)倒下了。他的父亲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而生气,把他赶出了家门。阿里情绪低落,在城市中孤身一人,不情愿地强迫自己与老朋友重拾关系。随着前几个月的记忆不断起伏,阿里逐渐意识到其他人过得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并且也许他一直在自己的生活中梦游。
截至今日,四部主竞赛影片中外场刊评分均已出炉。霍猛导演、姚晨监制的电影《生生不息》以2.6的评分位列华语场刊榜首,而米歇尔·弗兰克的《异梦》(Dreams)以3.1的评分位列国际场刊榜首。《异梦》(Dreams)是米歇尔·弗兰科(Michel Franco)新作,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上映,凭借其社会议题的敏感性引发了广泛讨论。影片围绕一位墨西哥男子逃往美国并与一位富有女性建立关系的故事展开,试图探讨移民困境、身份认同、阶级冲突等宏大主题。然而,耐观影编辑却有不同的想法。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包括来自28个国家的34部影片(其中27部为全球首映),包括24部剧情片、9部纪录形式的影片(全景纪录单元),以及1部系列剧。其中8位导演迎来了他们的剧情长片处女作,3位导演完成了他们的纪录片处女作。这些影片由14位女性导演和两位非二元性别导演执导或共同执导。
大雪纷飞中,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柏林首日主竞赛两部影片媒体评分已经揭晓,其中华语影片《生息之地》获得赞誉,无论是华语媒体还是国际媒体都给出不错的评价,给柏林主竞赛一个好的开端,让我们拭目以待后续的精彩主竞赛作品。
本届柏林电影节开幕之际,耐观影记者受邀提前参加媒体放映,观看了Perspectives单元的《如何正常和另一个世界的怪异》,以及来自Panorama单元的《家,亲爱的家》《兄妹之心》《歇斯底里》和《知心朋友》,以及来自Generation K14plus单元的《我对你发誓》。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今日在柏林盛大开幕,从2025年2月13日到23日,一直持续10天时间。本届电影节由翠西亚·塔特尔担纲艺术总监,从卡洛·夏特里安和玛丽埃特·里森贝克手中接过指挥棒。今年评审团主席由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担任,其新作《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曾入围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他成员包括那比尔·艾奥殊(摩洛哥裔法国导演),毕娜·戴格勒(德国服装设计师),罗德里戈·莫雷诺(阿根廷导演),艾米·尼科尔森(美国影评人),玛丽亚·施拉德(德国导演)以及中国演员范冰冰。
第41届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名单揭晓,影片《无双》(Twinless)、《安德烈是个白痴》)(Andrew is an Idiot)、《DJ Ahmet》皆斩获双奖。值得一提的是,圣丹斯作为奥斯卡纪录片的提名大户,此次获奖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为第98届奥斯卡的提名影片。以下是重要奖项的获奖名单。
第54届鹿特丹电影节已经于30号在荷兰鹿特丹开幕。其中入围的华语片精彩纷呈,《果然》、《失明》与《和平里通关》分别入围了金虎奖长片和短片的竞赛单元,除此之外,还有10部优秀长片作品和黑白经典电影入选了不同的单元进行展映。
《睡觉时眼睛睁开》(Dormir de olhos abertos)是德国青年导演妮莉·沃拉兹(Nele Wohlatz)第二部电影长片,该片入围了2024年第74届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该单元目前因电影节更换总监而不复存在。该影片于当年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Prix FIPRESCI),电影以语言为切入口关注试图融入阿根廷社会的中国新移民生活,将本身就是中国移民的素人演员与专业演员混合在一起同台出演,甚至在电影中直接使用移民演员自身的名字,这些在表演与叙事上的独特性也造就了《睡觉时眼睛睁开》疏离、克制且漂泊不定的气质。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后称IFFR)创立于1972年,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独立”、“反叛”、“实验”、“新锐”等标签。影节注重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新晋⻘年导演的扶持,被称为“世界新锐导演的最重要舞台”。第5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于2025年1月30日至2月9日举行。影节期间有来自90多个国家的530多部电影放映,其中不乏华语片的身影,小耐将带大家快速了解今年IFFR金老虎主竞赛单元入围14部影片的基本信息,详细分析今年主竞赛单元整体话题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