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火焰》
影评正文
华语电影《平原上的火焰》于昨日在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这部影片改编自双雪涛的短篇小说。实际上,”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所写的原著故事本身就颇有黑色电影的意味。
该小说的每一章节都是以不同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当我们试图把整个故事如同拼图一般拼凑起来,就会发现有些部分在如此特殊的叙事结构中恰如其分地缺失了。作者想要借此呈现出历史与记忆的本来面貌,复杂而又暧昧。但电影与文学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自然不能采用相同的手法。因此影片主要采取了平铺直叙的方式,以突出事件对各个人物所造成的影响。
在这一基础上,本片进行了深度的二次创作,以更符合影像化表达的方式呈现了90年代至00年代初期的东北社会图景。
如同刁亦男导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张骥导演同样让故事在位于吉林省的虚构城市中徐徐展开,并将时间设置在了1997年12月。此时的吉原,冷冽、沉默,成为了当时东北的一个缩影,影片借此为观众重现了那个年代在历史上所留下的深刻印记。
改革开放后,当中国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的同时,另一种声音却就此被埋没、忽视。作为原先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因为计划经济的取消而走向没落,当地人引以为豪的重工业繁荣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条的景象。
在这一背景下,因其不需要太多知识技能的特点,开出租车成为了当时不少人维系生计的少数几种正当方式之一;而一起针对出租车司机的连环抢劫杀人案件就成为了整部影片的触发点,由此引出了两个家族各自的隐秘过往,父辈与子辈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片的演员阵容可谓非常豪华:既有周冬雨、刘昊然等新生代演技派明星的担当,也有梅婷、陈明昊等资深老戏骨的加持。由此可以看出片方对商业与艺术并重的大方向的把控。
因为打群架被抓进派出所的青年庄树(刘昊然饰演),结识了负责侦破连环杀人案的民警蒋不凡(袁弘饰演),阴差阳错地被卷入了这一事件之中;他邻居家的同年龄段女孩李斐(周冬雨饰演)则正因为家庭的变故而陷入了对未来的无限焦虑中,而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两位年轻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看似巧合的设定背后,其实是时代背景之下个体命运的必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宛如铰链一般,将其囚禁于没有出口的空间中。
庄树成长于当地最接近中产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小领导,后乘改革之春风下海经商。从小没有面对过任何生存困境的庄树,表现出了类似于“纨绔子弟”的特质。作为一个学生,他的叛逆其实非常“单纯”,他出于血气方刚而参与打群架、恶作剧抢出租车、去父亲单位偷钱也仅仅是因为与其不和。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干过其他突破底线的事情。
李斐的家庭背景与庄树截然相反,她自幼生长于单亲家庭,由父亲李守廉抚养长大。在父亲下岗后,本就艰难的家庭从此失去了收入来源。在经历了这一重大人生转折后,她逐渐被生活塑造出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模样:“听话”乖巧又善于察言观色,是她所呈现的个人符号。庄树的母亲(梅婷饰演)也因此对她颇为赏识;而李斐也因为母爱的缺失和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全感,想要主动促成自己的父亲与庄树母亲间的感情。
在复杂的情感背后,影片也从侧面触及到了上一代人对于时代的不同态度,有的选择压抑,有的选择沉默乃至寂灭,有的选择永远铭记……而这间接导致了他们各自命运的不同走向和对下一代潜移默化施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周冬雨挑战了一个前后时间跨越长达八年的角色。”她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之间的动作、神情与心理的细节差异拿捏得非常准确,可以以判若两人来形容,这也符合剧中角色曾经历过一连串人生巨变的设定。
周冬雨本人也在采访中表示,“我已经挑战过母亲的角色了,没想过要摆脱或者转型,作为一个演员,有角色来找我,我就演,愿意接受不同的挑战。(*采访素材来自《导筒directube》的微博内容)”至于她此次的演技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可,那就要等到本片12月24日国内上映时去一探究竟了。
至于成年后的庄树,那位刑警的遭遇使其深受震撼,因此他一改旧时的蛮横习气,考取警校后成功成为了一名刑警。影片也以这样饱含温情的一幕浓缩了他八年来的性格变化:当他用足够浑厚的朗朗嗓音,与原先他父亲厂里的工人们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呈现到观众眼前的不再是那个任性的少年,而是一个在历经世事后,人如其名,是足够包容,且具有责任心的成年人了。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本是一首在中国工人群体中广为传唱的前苏联歌曲,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特征;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唱出这样的歌曲,自然有它的深意所在。
除了庄树母亲与小斐父亲这条成人感情线之外,占据影片主要篇幅的其实是另一条游走于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线,这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小说以暧昧的笔触试图模糊李斐与庄树的情感联结,使其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本片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方式展现了两人由于互相吸引而产生的激烈的情感碰撞。他们纵然分别多年,对彼此的爱意却从未消失。
在长久而孤独的岁月里,他们的命运却早已紧密相连;并在重逢之后,迸发出绚烂却易逝的焰火。
显然,从影片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导演提高了“火”这一核心意象的出现频率,并增强了它的隐喻性。影片每一次关键性情节的发生都伴随着火的出现,足可见其重要的叙事意义;此外,火的每次出现也因为情节的发展而指向不同的情感。但它所指向的具体内容却是不变的,即承载着李斐与庄树的约定与他们之间特殊的情感关系。有些时候,看似虚无缥缈的事物,却象征着永恒。
《平原上的火焰》时长113分钟,在故事推进至一小时左右时分割成90年代末与00年代初两个阶段。这两个年代在数字上唇齿相依,可在我们的印象里又似乎是互相独立的。演员的服化道都力求还原当时的时代气息,比如主演刘昊然与周冬雨的学生装扮,必定能唤起不少人的集体记忆。
除此之外,影片也从一些涉及范围更广的领域入手,试图表现社会整体的变迁。比如在90年代,比如提到了由张爱玲小说所改编的电影《半生缘》的上映,还有年轻观众可能再无法于现实生活中亲眼见到的BP机,这些细节都增添了影片故事的年代感和真实性。
而到了00年代,新世纪所带来的崭新气象从大银幕中呼之欲出,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来自于城市景观的变化;而与之对应的,是角色们仍未逃脱历史与记忆的桎梏,因心灵的痛楚正苦苦挣扎着。步入中年的庄树与李斐正是在这一阶段,试图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外界的控制。
燃烧的出租车
可以说,《平原上的火焰》讲述的,正是小人物被时代洪流胁迫至毁灭的边缘,却依然奋力抗争寻找救赎的故事。
如何在不到两个小时的篇幅中去准确还原一部小说的内核?这是一个需要导演着重考量的问题。导演张骥直言了也表达了该片筹备阶段足足持续了五年的漫长时光,并在拍摄过程中不幸赶上了全球疫情的扩散而被迫中断。
不过好在这部影片最终入围了欧洲A类国际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在今年华语电影集体缺席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当下,本片的入围对于整个华语电影世界来说都具有重振信心的深远意义。
当我们坐到欧洲的电影院中,让全世界影评人都看到中国电影对于中国发展变化的真实书写与表达时,这部作品就是伟大而成功的。另一方面,这也昭示着,各国家、各民族乃至小到各个个体之间,仍然具有互相理解与共情的能力,在这个时代,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
以下是来自外媒记者的精彩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