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改编自双雪涛小说、由张骥执导的《平原上的火焰》在第69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首度亮相。
首映礼在维多利亚尤金尼亚剧院 (Victoria Eugenia Antzokia in Basque) 举行,该剧院以新文艺复兴风格著称,是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乌尔科拉 (Francisco de Urcola) 的作品。1912 年落成之后,一直是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重要首映式的举办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迷魂记》(Vertigo, 1958) 以及《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 也曾在此举办全球首映式。
在执导《平原上的火焰》之前,2014年张骥曾凭借《东北偏北》入围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奖,而后成功转型成导演。由于疫情原因,此次电影节张导未能亲临现场。不过首映结束后,耐观影记者有幸远程连线张导,代表国内翘首以盼的影迷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听他畅谈创作初衷、灵感来源、电影制作等一系列幕后故事。
您能说说为什么选周冬雨、刘昊然作为主演吗?对他们的满意度如何?
“首先,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而且国民度很高。在做剧本的时候,我们脑子里面有周冬雨,就希望她能够来参演这部电影,最终达成了共识。昊然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一个不一样的形象。我们刚开始其实是有一些筛选,后来跟昊然多次接触之后,我个人认为他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
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在电影里比在小说里更加明朗清晰,想问问您是怎么考虑感情线的?
“当你做一部电影的时候,肯定会加入个人的一些经历或者想法。我希望在电影里有一条能让人记得住的感情线,而不是简单讲述一个纯粹的故事。我希望里面的人有亲情、有爱情,有割舍不下的、能够让观众受到触动的感情。”
这部电影所架设的背景是东北,您也说到之所以拍这部电影是因为受到了小说的影响,那这部影片有多少映射了您自己的经历?比方说东北的二十世纪末,您是自己经历过那个时代,还是只是觉得这个时代值得被拍下来?
“我觉得这个时代在今天不管是对年轻人也好,还是是对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好,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挥之不去的。甚至于你的邻居,你的阿姨,或者叔叔什么的,他们或许都会有类似经历。我觉得如果我要拍97年,那个时代是躲不开的,你肯定是要呈现这样的东西。我们的电影相对写实,虽然我不是在东北生活的,但是原作者是东北人,做这个小说我们花了五年时间,我们在一块儿相处,互相之间很熟悉,所以我们在拍摄之前去过东北很多次,去感受那种东西,所以把那些我们认为值得留下的东西呈现在了电影里。”
电影里呈现的地点是吉林吉原,这个地点是真正存在的吗,真正的拍摄地是在哪个城市?
“真正的地点是在吉林市拍摄的,没有吉原这个城市。我们不能把故事背景设在一个真实的城市,因为别人看完电影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发生在我家乡的事儿。”
电影服化道的细节我觉得还原得非常好,比如寻呼机这些早已退出舞台的时代产物。那您是怎么想到融入这些元素?这些老物件方便找吗?
“拍一个电影去找这些东西其实很容易。要想去架构一个年代,一定需要服化道的配合。我们的造型非常的专业,妆造师会拿出各种东西让我挑选,甚至连女孩的发卡都要符合那个时期。这些东西你做电影的话,属于正常操作,我们只需要去找到想要的东西,这个不难。”
这部电影监制是刁亦男,他具体对这部片子有什么帮助或者指导?
“刁导演是我很多年的朋友兼老师,这部小说最早也是他推荐我看的。前期做剧本的时候,包括跟原作者,我们经常聊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电影。甚至在拍摄过程中,刁导演也花了很长时间呆在剧组里,跟我一块去聊各种场景、各种细节,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
所以刁导也算是深度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构思?
“你们说的深度是有多深?他呆了多长时间我都可以告诉你们。”
(笑)我感觉他的风格多多少少在这部电影中也有所展现,尤其是关于女性角色的塑造。我很喜欢他的《夜车》(2007),这部作品也是聚焦在女性身上,角色后面爆发出来的疯狂,那个场景让人很受震撼,完全在意料之外,因为小说里没有这个场景。
“我们都喜欢女性角色,一部电影不就是男性和女性吗?可能这个电影让你觉得看完以后,对女性角色印象比较深刻。”
电影将于12月24日在国内上映,版本会跟首映版一致吗,还是说后面仍需要调整?
“这个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现在电影公映许可证已经下来了。”
您执导的第一部长篇电影就入围了A类电影节, 可以谈谈入围感受吗?
“第一是很激动,第二是很遗憾,因为疫情去不了现场。然后今天看到放映的电影院,我很有感触,那个电影院太漂亮了,感觉是个百年影院,过去应该是歌剧院之类的?”
没错,是歌剧院,原先边上都是小包厢,卡座那种。
“你问我入围感受,总体上就是想去去不了,然后我看到你发的电影院照片,感觉那个电影院值得一去。我还看到希区柯克的电影也在那儿首映,非常激动。”
是的,希区柯克那个电影叫《西北偏北》,正好您有一部电影叫《东北偏北》。
“希区柯克的作品我每一部都喜欢。”
怪不得您这部片子悬疑元素用得也挺好的。
“各方面感觉还是有些遗憾,亲自过去看首映的话,体验肯定会不一样。我们的影片在疫情期间拍摄,我们的团队、演员、制片包括创作组都付出了很多。当时去到拍摄地要隔离14天,在城里拍大家都得小心翼翼,疫情下拍摄很困难。所以有(圣塞巴斯蒂安)这样一个好的电影节,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您刚说的隔离,大概是去年什么时候?
“就是我们拍摄的时候,疫情突然爆发,当时就停了一次机。”
那国内应该就是去年年初的时候。
“对,我们已经筹备到开机阶段了,后来又停机了。”
电影需要冬天的场景是吧,因为故事发生在十二月。那拍摄周期有多长,在疫情期间有遇到什么困难?
“拍了60多天,中间停了两个多月又重新开机。然后开机之前我们又要去隔离,隔离完东北又有疫情,很多人回不了家。可能也就只有我们真正在疫情当中完成了一部电影,这是团队很骄傲的一个点。其实,不止是国内,世界范围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疫情带来的问题。拍电影遇到最大的困难,我觉得不是创作,也不是演员,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疫情中怎么把电影顺利的拍完。”
(以下几个问题由外国记者提出)
您好,由于我之前没有听过这本小说,所以想知道您为什么会选择这部作品进行改编?小说改编成电影是怎样一个流程?
“这本小说可能没有你们那边的译本,目前它在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说,在我们国内非常有名。我个人很喜欢这部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我所熟悉的父辈的一些生活经历,看完了很感触很喜欢,所以我思考有没有可能把它做成一部电影。当小说要改编一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小说的体量太大,我们做电影可能需要一个标准体量,所以我们要把它精化一些。中间遇到过很多问题,我们在做剧本的时候出过很多稿的剧本,很多次反复,最终才呈现出这样一部电影。”
我想跟您探讨一下时间线。一开始可以看到1997年,然后就是8年之后。人物的服装随着时间而改变,建筑物也是,好像从一个贫穷的时代跳到一个富足的时代。请您具体讲一下时间线的设定。
“这个影片里面有两个时间段,一个是1997年,一个是2005。我们之所以能感受这些是因为我们在讲述三代人的故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印记。我希望在电影里呈现年代纵深的感觉。我们选择1997年和2005年两个中国变化最大的时期,希望体现两个年代的跨度,让剧中的人物有一定的成长,并且希望观众感受到时间所带来的变化,这个是我们做两个年代对比的主要原因。”
近十年,中国电影成长迅速,甚至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影视产业之一,同时涌现了很多新导演以及不同的拍摄着重点,您怎么看这些新导演的拍片方式?
“我觉得近几年在中国拍电影的环境是非常好的,而且踊跃出来了很多在各大电影节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相对有很多机会去做电影,而且整个数量是比较大的,这一点我是能感受到的。虽然拍电影的机会很多,但是实际上做出好的电影还得看各自的一些能力。现在国内的电影节,包括一些青年电影基金非常多,所以近几年国内电影环境对年轻人非常友好。”
我发现中国有很多导演喜欢拍一些跟侦探题材相关的电影,比方跟刑事案相关的电影,像刚刚提到的刁亦男先生,他之前拍的电影也是这个类型的。这些电影题材展现了一种社会背景,您觉得这一主题是如何展现中国社会现象的?
”其实我做这部电影可能更多的初衷来自于这本小说。每一个导演都有选择自己想拍的形式、内容、类型,这个我觉得都是好的,每个导演都可以拍自己想拍的内容。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着去拍一个侦探类或者案件类的片子,但是我的初衷就是来自于这本小说,是这本小说打动了我,我才想做这样一部电影。至于别人的想法,可能我也不是很清楚。“
您之前是以摄影的身份参与拍摄《东北偏北》,后来是怎么转变成导演的呢?
“我从事了好几年的摄影指导工作,但是一直有做导演的想法。后来遇到这样一部小说,我就迫切想把它做成电影。”
那您觉得在这次拍摄过程中,原先的摄影指导身份有没有影响整个电影的构思?
“到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找到了令我非常信任的、也就是现在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我们之间沟通非常有效。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交给我的摄影指导回答,因为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只是希望能坐在一个导演的位置上去把控好整个电影,考虑更宏观的一些问题。”
以上就是本次《平原上的火焰》导演专访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精彩幕后?敬请期待耐观影的后续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