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柏林被删单元,聚焦中国移民获费比西奖!

《睡觉时眼睛睁开》(Dormir de olhos abertos)是德国青年导演妮莉·沃拉兹(Nele Wohlatz)第二部电影长片,该片入围了2024年第74届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该单元目前因电影节更换总监而不复存在。该影片于当年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Prix FIPRESCI),其第一部长片《完美未来》(El futuro perfecto)于2016年第6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获最佳长片首作奖。

两部电影在内容上具有一定关联性,都以语言为切入口关注试图融入阿根廷社会的中国新移民生活,将本身就是中国移民的素人演员与专业演员混合在一起同台出演,甚至在电影中直接使用移民演员自身的名字,而这些在表演与叙事上的独特性也造就了《睡觉时眼睛睁开》疏离、克制且漂泊不定的气质。

去年柏林电影节期间,耐观影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并采访了导演妮莉·沃拉兹,本篇将带大家走进这部聚焦中国移民的柏林奇遇单元黑马电影。


导演:Nele Wohlatz
主演:王兴洪,Chen Xiao Xin, Liao Kai Ro, 
Nahuel Pérez Biscayart, Lu Yang Zong
制片国家/地区:巴西/中国台湾/阿根廷/德国
语言: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英语/葡萄牙语

01 所有故事的开始

导演本人有着长期在阿根廷读书生活的经历,最初关注到阿根廷的华人移民群体也是由于沃拉兹在语言班就读过程中,结识了一个来自中国福建的女孩。藉由她,沃拉兹逐渐了解到阿根廷的华人群体,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个关于中国移民在海外社会融入的故事雏形就此浮现。

在第一部作品《完美未来》拍摄结束并在不同影展放映之后,沃拉兹自己意识到,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自己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即无法真正意义上融入阿根廷这个新社会,与此同时故乡依然是故乡,却也因为在海外的经历而变得陌生疏远,重回德国的她仿佛新的闯入者。

导演Nele Wohlatz在柏林电影节

在这样的情境下,她产生了拍摄《睡觉时眼睛睁开》的念头,她希望能讲述这样一群人的生活:他们从其他地方来到此地,但并没有产生多么强烈的羁绊,他们也可以离开这里去其他国家或城市,然而对他们来说,自己的故乡反而变成了最陌生最难企及的地方。

在一次电影节上,沃拉兹认识了一位巴西导演,从他口中得知巴西有一座双子塔,居民基本上是社会中产以上的富裕阶层。但与此同时,双子塔里也居住着大量中国劳工,他们许多人共住在一套公寓里,并因为语言和习惯的问题与双子塔里其他富裕的巴西人产生了许多矛盾冲突,这座双子塔也成为了这部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新片故事发生的背景。

《睡觉时眼睛睁开》剧照

在《睡觉时眼睛睁开》中,一共有两条叙事主线,一条是台湾女孩凯,在被男友分手之后独自来巴西度假并结识了当地的华人商贩;另一条是福建女孩晓欣独自来巴西,投靠自己在这边做生意的阿姨并试图融入当地的生活,两条主线交叉在晓欣曾经用西班牙语写的明信片被凯读到,由此一步步展开在双子塔里华人劳工的生活。

02 巴别塔之歌

本片一共出现了三种语言——中文、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种语言的多样性在电影中显然是并不常见的,而这反映的就是在巴西生活的中国移民普遍面临的现实状况,用第二甚至第三外语去工作去与人交涉,只有在内部的华人社群里才有机会使用中文。语言带来的障碍可能是海外生活中最为直观且最难以消除的。

影片中在巴西度假的凯坐公交车误站,司机只会讲葡萄牙语,而凯恰恰不懂葡萄牙语,两个人拼命用手比划使用最简单的词才勉强实现了沟通。这种沟通的障碍在双子塔被放大到极致,华人劳工和巴西居民听不懂对方的言语,稍微说几句因为误解可能就会进入“战斗状态”。

《睡觉时眼睛睁开》剧照

晓欣和凯前后都来过双子塔楼下的泳池,佣人阿姨每次都会友好地过来递防晒霜,但在她眼中看不出这两个人的区别。在她眼中,华人女性也许只是一个群体而非有不同特征的个人,语言的障碍也让她无从了解,这些来来往往的华人女性都在想些什么。语言和文化产生的误解与沟通障碍令人回想起人类建造巴别塔时,因为诞生了不同的语言所以这项挑战神明的任务宣告失败。

沃拉兹在谈到不同群体间的隔阂时表明,这种误解是无论语言多么精湛都无法避免的,语言导致了沟通无能,但社会阶层和民族文化造成了更深层次的冲突。

《睡觉时眼睛睁开》剧照

住在双子塔的巴西中产阶级不理解甚至轻视中国劳工,即使后者也是通过数年的努力,大家所有人一起共同购买了双子塔里的公寓当作集体宿舍。巴西居民无法理解为什么华人会把自己的居所改造成这样紧张狭小的共用环境,也认为这些外来者破坏了这里原本的居住规则和空间使用的习惯。

晓欣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于是产生了离开的念头,在叔叔去世之后,她写下了最后一张明信片,她说她并不喜欢西班牙语,尽管之前的所有明信片都在使用这个语言,她想要离开这个城市,她希望以后再也不用说这门语言。

《睡觉时眼睛睁开》剧照

在解释这部电影的受众群体时,沃拉兹说,她想把这部电影献给所有在海外生活远离自己母语的人。在电影首映时,沃拉兹观察到德国、巴西和中国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笑点都不太一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部分,她希望在电影中呈现出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归属感是海外生活中无法回避的课题,而忠实地再现这种归属无能的漂泊感也是亚洲新移民电影一直以来关注的事情。

03 写给移民的散文诗

在开机前一天,沃拉兹决定放弃原剧本中给所有素人演员设定的名字,转而改用他们自己真实的名字。都是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电影中与现实中的身份有许多重叠,中文表达里的姓名也有许多昵称的变体,戏里戏外名字的跳跃容易让非华语母语者产生疑惑,所以最终决定让华人演员在电影中也使用自己的姓名进行表演。

《睡觉时眼睛睁开》剧组在柏林电影节

姓名也是许多海外华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个小小的困境,许多人选择给自己重新赋予一个当地语言的名字帮助自己融入社会,也更方便对方称呼自己,也有许多人选择保留自己中文的姓名发音,然后一次又一次纠正对方的读音,但听上去总像是另一个名字。不同的称呼像是再次印证了移民者的多重身份,在时间中逐渐模糊的故国,付出努力但也未能融入的新乡,未曾改变的是漂泊的命运与生活。

电影整体节奏较为缓慢,没有非常激烈的冲突或是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用一段段中国劳工之间的对话和大量空镜头的意象建构起一个十分现实但又如同魂场的华人空间。

《睡觉时眼睛睁开》剧照

永远无法到来的雨季,廉价的义乌小商品,双子塔公寓里游动的热带鱼,华人聚在一起夜晚垂钓,身上是否还有家乡味道的问题,中国人陆续离开了这里去往了其他城市,生活也许会有一些改变,但始终无法安定在这里。电影的整体观感像是写给移民的散文诗,这一特性注定了这部电影并不是面向所有观众的,也许只有有过相似海外体验的人能与此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