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柏林电影节

华语打头阵,洪常秀压轴,这届柏林主竞赛大有看头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今日在柏林盛大开幕,从2025年2月13日到23日,一直持续10天时间。本届电影节由翠西亚·塔特尔担纲艺术总监,从卡洛·夏特里安和玛丽埃特·里森贝克手中接过指挥棒。今年评审团主席由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担任,其新作《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曾入围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他成员包括那比尔·艾奥殊(摩洛哥裔法国导演),毕娜·戴格勒(德国服装设计师),罗德里戈·莫雷诺(阿根廷导演),艾米·尼科尔森(美国影评人),玛丽亚·施拉德(德国导演)以及中国演员范冰冰。

继续阅读

怀念柏林被删单元,聚焦中国移民获费比西奖!

《睡觉时眼睛睁开》(Dormir de olhos abertos)是德国青年导演妮莉·沃拉兹(Nele Wohlatz)第二部电影长片,该片入围了2024年第74届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该单元目前因电影节更换总监而不复存在。该影片于当年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Prix FIPRESCI),电影以语言为切入口关注试图融入阿根廷社会的中国新移民生活,将本身就是中国移民的素人演员与专业演员混合在一起同台出演,甚至在电影中直接使用移民演员自身的名字,这些在表演与叙事上的独特性也造就了《睡觉时眼睛睁开》疏离、克制且漂泊不定的气质。

继续阅读

王小帅采访

耐观影 最开始还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您这个影片是在上一部《地久天长》之后开始制作,那制作过程是在疫情期间吗? 王小帅 对,是《地久天长》之后就开始考虑这个事情,前面的事都很琐碎,有剧本以及各种推动,还没有疫情之前,我们就有过第一次勘景,大概地梳理了一下现在目前几个省份的变化,在大概确定了我们现在拍摄地,具体是在甘肃的一个地方以后,是在2021年,疫情比较少的时候。所以我们就借着正好那个阶段加紧拍…

继续阅读

艺术商业两不误,韩国开年两部爆款不容错过

提到国际电影节中的韩国影片,观众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电影大师”们的作品成就,比如在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洪常秀凭借《一个旅行者的需求》再次斩获评审团大奖。前几年《燃烧》、《寄生虫》的成就自然不必多说,再比如十年前朴赞郁、金基德、洪常秀等导演的稳定输出,韩国文艺电影走向世界逐渐变成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电影从来不单纯是一件艺术品,就在文艺电影走向成功的同时,韩国的商业电影也逐渐变成了欧洲三大的宠儿和每年必不可少的选项。

继续阅读

冰与火双重奏:柏林电影节的女性形象图鉴

柏林电影节已然落幕,各个奖项皆尘埃落定。今年的柏林主竞赛片单并未出现爆款作品,大多数较为小众,但也延续了欧洲电影节常年关注的诸多议题。除了获奖作品之外,本次主竞赛的其余作品虽皆褒贬不一,但也兼具特色,涵盖了多重受众,本文将聚焦于主竞赛中两部不同女性角色的电影,展现此次柏林电影节女性题材的另一种视角。

继续阅读

柏林获奖华语:婚姻束缚与女性自由的辩证关系

新生代青年导演邱阳首次长片处女作《空房间里的女人》入围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奇遇”单元并获得特别评审团奖,这次长片是他自2017年的《小城二月》以及《南方少女》等一系列短片后的完整版,首次清晰地讲述了关于这座江浙小城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妈妈以及围绕在她周边的有关女性的婚姻和家庭的探讨。

继续阅读

尺度不惊人就不是柏林 | 泰迪熊LGBT影评合集

第74届柏林电影节已于2024年2月25日正式落幕。众所周知,欧洲三大电影节每年都会另设表彰酷儿/LGBT题材的竞赛单元。而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它区别于另外二者的一个属性就是它在政治表达上的鲜明态度。正如早前本届柏林宣布,邀请了德国极右翼政党政客参与本届柏林电影节。本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提名共有16部长剧情片。来自中国香港的《从今以后》(杨曜恺导演)最终问鼎本届泰迪熊奖。最佳纪录/论文影片则是《桃子的教学》。评审团奖获得者是《然后我们跳了舞》的导演的新作《穿行》。最佳短片获得者是《奶奶猫》。
在主竞赛评审发布会上,许鞍华谈到与另一位评审塞拉之间的观点的分歧的时候说道:“尽管我们在政治上观点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讨论交流,化解矛盾,以防止战争的发生。”

继续阅读

法国纪录片再夺金熊!74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全名单

2024年2月24日欧洲时间晚八点,第74届柏林电影节宣布了本届获奖情况,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也是充满悬念:最高金熊奖由哪部电影获得,最佳导演被谁摘取,最佳主演将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揭晓最终的结果。
今年法国纪录片再次爆冷夺得柏林最高奖,由法国玛缇·迪欧普执导的纪录片《达荷美》击败一众国际影片赢得了金熊奖最佳影片的桂冠,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则颁给韩国导演洪常秀的影片《旅行者的需求》,评审团奖由法国导演布鲁诺·杜蒙的《帝国》获得,而最佳导演由执导纪录片《佩佩》的多米尼加导演内尔松·阿里亚斯获得。长达三个小时的德国影片《死亡乐章》则获得最佳剧本奖。
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最为“政治化”和强调平权主义的电影节,本届金熊奖也维持了一贯的敏感性,以下是颁奖清单详情:

继续阅读

众媒体投票各自金熊 | 一女同时嫁三夫,主竞赛黑马不容忽视

第74届柏林电影节将于今晚六点半进行颁奖礼,届时将会诞生本届金熊最高奖。目前话语评分表的各位媒体老师也评选出了自己心中的金熊,评审团大奖(黄色背景)以及最佳导演(蓝色背景)。概览全局,我们会发现华语媒体主要聚焦于三部影片,其中法国影片《外语》获得四个金熊投票,伊朗影片《我最喜欢的蛋糕》获得两个金熊投票,两个评审团大奖投票以及一个最佳导演投票,墨西哥影片《厨房》获得四个最佳导演以及一个评审团大奖投票。

此外,纪录片《建筑元》和藏区影片《香巴拉》也收获金熊的投票。对比分数的话,位列前三的影片也分别为《外语》(影评),《我最喜欢的蛋糕》(影评)以及《厨房》(影评)。
对比国际评分表(截至发文只找到这个版本),我们会发现分数位居前三(第三位有两部并列)的影片分别为《我最喜欢的蛋糕》(影评),《恶魔之浴》(影评),《死亡乐章》以及《旅行者的需求》(影评)。无论如何,最终结果依然要等待今晚的最终揭晓。今日影评将聚焦于藏区影片《香巴拉》。

继续阅读

柏林颁奖前夜,法国战队逐一解读夺熊可能

第七十四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的四部法国作品,占比整个主竞赛的五分之一篇幅,可谓面朝金熊来势汹汹!
其中,两部由男性名导指导的影片《暂停时光》与《帝国》,或是极度私人的影像日记,或是导演荒诞系列作品的序章或前传。这两部影片传递出明显的观感——导演的个性(类型化或题材)都将一部分观众提前拦截在他们作品之外。例如疫情期间无法共感知识分子精神焦虑的,那些为生机而发愁,背负伤痛永远停留在那段《暂停时光》内的普通观众。对于《帝国》来说,若不了解其前传属性、导演宇宙,或并不熟悉科幻及荒谬电影乐趣,所谓帝国的讽刺与辛辣,让幽默与无礼只有一线之差。
该篇对第74届柏林主竞赛四部法国片的简单回顾,也有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比四部影片并解读其获奖可能性,希望能就此文带领读者快速感受这四部影片相关又相对的重点与魅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