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戛纳电影节

万字长评《风流一代》:贾樟柯的电影宇宙

贾樟柯电影《风流一代》于2024年5月18日欧洲时间下午16时51分在戛纳世界首映结束,全场掌声持续了五分多钟,面对全世界影迷带来的掌声与喜爱,赵涛感动落泪,导演贾樟柯数次与赵涛拥抱给予安慰。目前,本片评分在国际和国内双刊中均为领跑状态。
这部电影是融合了贾樟柯20多年的持续记录,并采用了《任逍遥》、《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等前作的镜头与素材,是科长眼中1/4世纪里中国社会的变迁,在对白的处理上,贾导也大胆地采用了一种类似默片的形式,用无声道出了无尽。今日影评,我们将从《风流一代》开始,系统梳理其前作,同贾导一起勾勒在这20年巨变下,那些无所适从的人物群像。激活这些被遗忘、恍如隔世的记忆,深情地凝视时间在人们脸上涂抹的灰尘。

继续阅读

戛纳黑马,插入下体的针和男人破碎的脸

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拿针的女孩》(Pigen med nålen)是瑞典青年导演马格努斯·冯·霍恩(Magnus von Horn)的第三部长篇作品。
故事大致基于丹麦1913-1920年间真实存在的婴儿连环谋杀事件,道格玛·奥弗拜帮助当时的贫困女性杀死她们无力抚养的孩子,她本人并于1921年被判处死刑,而后变为终身监禁。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确定中文译名时曾拟成《道格玛杀手》,道格玛确实是本片中相当重要的女性角色,但导演将叙事主体设定为在道格玛的诱骗之下接受对方帮助的失业纺织女工卡罗琳娜,从她的视角一步步揭开了道格玛婴儿领养机构外表下的谋杀真相。
本片是导演第二次入围戛纳,马格努斯·冯·霍恩于2020年讨论网红与跟踪者的作品《汗流浃背》(Sweat)是导演首次入围戛纳的作品,而本次《拿针的女孩》则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角逐金棕榈奖。

继续阅读

比起《大都会》,我更愿意去看一百遍《教父》!

今日是戛纳第三日,已经有四部主竞赛影片放映完,今日影评带来最受瞩目的《大都会》。

电影《大都会》是科波拉于1983年开始构思的未完成的科幻类的影片,由于当时他的制作公司的破产,影片前期制作陷入困境。2001年,科波拉再次重启该项目却遭遇了美国纽约的911事件,导致影片再次暂停。

之后在导演的努力下,该影片于2019年再度重新启动,不惜在2021年出售私人葡萄酒庄自筹资金全部投入到这部1.2亿美金预算的影片中。最终电影《大都会》在2022年11月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特效工作室拍摄,于2023年3月拍摄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导演通过尝试新的技术将导演科波拉内心深处那个梦幻又美好的乌托邦世界展现给全世界。

继续阅读

戛纳主竞赛由一部大扑片美好开始

在今年戛纳红毯亮起的第一束光中,围绕社交网络(真人秀)与短视频对青少年影响的影片《未琢钻石》成为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开幕(首部放映)片。该片是法国导演阿加特-里丁格(Agathe Riedinger)的首部长片作品,延续着其2017年短片《等待木星》(J’attends Jupiter)的内容,描述生活在阳光普照南法的十九女孩Liane的成名之梦。在社交网络是小网红的Liane偶然收到真人秀“奇迹之岛”(Miracle Island)的驻跳巡演邀请,她将其视为改变命运并重新获得被爱的唯一机会。

继续阅读

写给电影的电影开启本届戛纳朝圣之路

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片是法国导演昆汀·杜皮约的《第二幕》(Le Deuxième Acte)。此次已经是戛纳连续第四年以法国导演的作品作为开幕片,似乎预示着戛纳越来越重视法国本土电影,往前三届分别为第76届口碑扑街、令人大失所望的《杜巴利伯爵夫人》、第75届改编自日本上田慎一朗导演作品《摄影机不要停!》的《丧尸不要停 coupez》以及第74届莱奥·卡拉克斯的《安妮特》。

继续阅读

从「拿破仑」到「七武士」,30部经典闪耀戛纳

20年前创立的戛纳经典单元今年再次由庆祝活动、修复版影片和纪录片组成,共30部影片。其中包括维姆·文德斯《德州巴黎》四十周年4K修复版、戈达尔的最后一部电影、黑泽明《七武士》七十周年4K修复版、雅克·德米《瑟堡的雨伞》六十周年4K修复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影子部队》4K修复版、徐克导演于1984年拍摄的《上海之夜》4K修复版以及罗伯特·布列松的《梦想者四夜》4K修复版。开幕片为阿贝尔·冈斯于1927年拍摄的三幅宽屏影片《拿破仑》。
放映期间将有包括Wim Wenders(维姆·文德斯)、张艾嘉、Faye Dunaway、Sylvia Chang、Costa-Gavras、Raymond Depardon、Marco Bellocchio、Ron Howard、Frederick Wiseman、Dong-ho Kim、Montxo Armendáriz等人在内的众多艺术家出席, 与那些保护和恢复遗产的人士、电影发行和放映者、电影图书馆员和实验室、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公共机构、2024年电影节观众、戛纳忠实影迷一起参观电影历史。

继续阅读

戛纳该单元聚集了一切大胆、前卫、独立、个性的作品

戛纳ACID单元是戛纳电影节中的一个非官方平行单元,它的全称是“独立电影制片人协会(Association du Cinéma Indépendant pour sa Diffusion)”。ACID单元成立于1992年,旨在推广独立电影,并为这些电影提供在戛纳电影节上展示的机会。ACID单元通常放映一些较为大胆、前卫、独立和个性化的电影作品,包括纪录片、动画片和科幻片等。此外,ACID单元还为导演和制片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国际电影界的合作和发展。
ACID单元的成立是由一些独立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发起的,他们认为在主流电影节上,往往只有商业化、大众化的电影作品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广,而许多具有实验性、个性化和非商业化特点的电影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因此,ACID单元的成立旨在为这些电影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并推广独立电影。
ACID单元也常常放映一些在其他电影节上鲜有机会展示的作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电影。此外,ACID单元还会邀请导演和制片人参加讨论会和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今年,共有9部入选ACID单元,包括6部故事片和3部纪录片,其中有6部为首部长片。

继续阅读

阿克曼全新修复,戛纳该单元独具看点

导演双周单元(La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平行单元之一。该单元自1969年由法国导演协会成立后,一直为戛纳国际电影节提供题材或是摄影手法更多元的选片。与其他单元不同,导演双周单元为非竞赛单元并且对大众开放。因为诞生于社会变迁的70年代,导演双周单元致力于反映当下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电影本身的变化,并提供一个用新视角和当代社会保持对话的空间。
导演双周单元主要关注全类别的短片以及长片,兼顾商业片和艺术片并优先关注新人导演作品。该单元也常常选择边缘化在传统产业链和官方组织外的影片来证明它们同样可以与大众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商业价值。
今年,导演双周单元入围九部短片和二十一部长片,其中四部为导演首作长片,且包括华语片曾威量和You Qiao Yin导演的长片首作《白衣苍狗》。香特尔·阿克曼1989年导演的《美国故事:食物,家庭和哲学》入围双周特别展映单元。
安德里亚·阿诺德获本届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终身成就奖。她是英国独立导演兼前电视演员,曾经三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并三次获得评审团奖,分别是《红色之路》(2006),《鱼缸》(2009)和《美国甜心》(2016)。其钟情于女性题材,善于用镜头表现女性心理的瞬间嬗变,是近年来英国电影界的中坚人物。今年的《鸟》是她第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继续阅读

阔别12载,在戛纳长盛不衰的娄烨

2003年,是这位腼腆的内地导演第一次远行欧洲,代表华语片争夺金棕榈,此前一年他的同行,同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就凭借着《任逍遥》入围戛纳主竞赛,从此也改变了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结构。娄烨和戛纳称得上是老友,随着今年《一部未完成的电影》补录入围的特别放映单元,这也将会是他第五部进入戛纳视野的电影。
娄烨毫无疑问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社会、对青年、或许对他自己都是悲观的,他电影中的青年人总是带着那种时代所赋予的巨大哀伤,这样的情绪在他的电影中贯穿始终,无论于故事的背景是30年代的上海还是近代的中国,无法逃脱命运而受到巨大困苦的年轻人往往是他故事的主体。

继续阅读

在华语连续入围的该单元蹲个大奖

“一种关注”单元旨在突出原创电影和潜在的才华。一般来说,约十五部电影会在“一种关注”单元展映,放映地点是坐落在戛纳电影节宫的Debussy厅,这是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剧场,毗邻路易·卢米埃剧场。自1998年以来,这一单元已成为竞赛项目。入选的电影由专属于该单元的电影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团评估,通常由五名成员组成。本届的评审会主席由泽维尔·多兰担任。
本届一共有18部影片入围。开幕影片是由鲁纳·鲁纳森执导的《When the Light Breaks》,导演此前在2015年凭借《麻雀》获得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金贝壳奖,以及在2019年以《回声》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还有一部动画电影《Flow》入选,讲述了一只猫的故事(详见下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