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电影节手记·Day1·东京电影节可真的不太一样 | 胤祥专栏

Day1·东京电影节可真的不太一样

胤祥发自东京

今年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邀请,所以也硬是在平遥电影节的排队鏖战之余,觉都没补过来的情况下又赶赴东京(是的我平遥的大稿子还没写完……),接茬报道东京电影节,也算体验了一次国际电影节日历上“亚洲月”的后半程。此前在2019年曾经体验了前半程的釜山接档平遥,这次来了东京才发现,电影节真的还是不能只看报道,“参与体验”还是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之一

其实我本来特别想在这篇文章的开头cos一下鲁迅先生,写一句“东京电影节也无非是这样”。此前我虽然也来过东京好几次,但这次算是第一次专门为电影节来。一路上我都在努力想怎么能用这句话开头,但是等到第一天结束,我才发现,东京电影节可真的不太一样。

一方面这个电影节其实在东京毫无存在感,它的举办地就局限在东京最繁华的地区银座周边,此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排出七八家电影院集中办活动。而开幕式当天除了活动举办地,周边完全没有任何视觉标识,有着全世界据说最快平均步行速度的东京市民大都在低头赶路,除非误入中城日比谷大厦和宝冢剧院中间的红毯区,可能没有人会知道这里正在举办一个“声名显赫”的A类电影节。


东京节海报只会在主会场附近才能看到

但与此同时,这个电影节的规格又高得令人咋舌,开幕式上由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致辞(颇有些脱口秀风范,而且表现力非常好),接着是首相岸田文雄的视频致辞,这两个“领导讲话”稿子写得可是相当出色,尤其首相这篇,先致敬小津安二郎诞辰120周年,接着顺路赞美了“全球第一小津粉”文德斯,并对开幕片《完美的日子》及在戛纳获得最佳男演员表达赞美,此外还专门提及日本和意大利的电影合拍协议并介绍了本届电影节的意大利电影单元,而且基本没什么套话,都在讲电影!

虽说红毯上大家穿着都比较保守缺乏亮点,但是业务性这么强的高规格致辞也真是挺少见的。虽说此后也有某日本嘉宾在致辞中称小津安二郎是“日本电影之父”这种让我这种小津粉都有点汗颜的吹捧,整体而言开幕式办得真是低调奢华又讲究。

本届东京电影节一大特点就是,仅看片目和活动安排,中国电影或者华语电影几乎都算得上是主场了。主竞赛15部影片有3部中国内地出品《草木人间》《老枪》《雪豹》,日本本土片只有两部……终身成就奖(日语写“特别功劳赏”)得主是张艺谋,两位“黑泽明奖”得主之一是顾晓刚,五位国际评委之一是赵涛梁朝伟开设大师班;此外还有一部香港电影入围亚洲未来单元(共10部),大量两岸三地影片如《满江红》《红毯先生》《绿夜》《不虚此行》《深海》《艺术学院》《小白船》等入围各个展映单元,此外还专设“台湾电影文艺复兴2023”单元,其中萧雅全《老狐狸》为世界首映;“亚洲电影”部分专设“聚焦香港”单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莫过于“剧集”单元专门把《平原上的摩西》请来做全长432分钟的放映(这也是该单元唯一的影片……)。这可能都得归功于“中国电影人的老朋友”,东京电影节的艺术总监市山尚三先生。

坊间都说“去上影节看日本新片”,这次来了东京才知道,可以在东京节一网打尽热门国片!

当然继续展开说,东京节也跟上影节有密切合作,如上影节最佳导演奖+并列影帝的《不虚此行》,以及大爆款《梅的白天和黑夜》都是上影节推送过来的。另外东京节也与FILMeX,PIA,奈良,short shorts,田边·弁庆等日本本土电影节有深入合作,陆续安排这些电影节的邀请放映,甚至可以说东京节开启的是为其一个多月的“电影节集群”。

另一个被东京节震撼到的体验就是活动的组织方式。闭幕式结束后由官方广播引导所有观礼者依序退场,我也颇去过一些电影节和大型活动,但如此运转良好且有效率的安排也是头一次见到。

媒体区大概是在评委、红毯嘉宾之后退场,出门之后真的是每一米都有一个工作人员在轻声细语地指引流程:分类丢弃垃圾、回收同声传译器,需要喝水还可以领水,并指引去酒会、开幕片观影、地铁站等种种路线。等我走出宝冢剧院的时候发现红毯区已经在开幕式的一个多小时内拆完了!不是仅仅拆红毯,要收拾的还包括各种背景板、立牌、摄影媒体区的架子,灯光设备,声音设备等等……这效率!


神速拆卸后的红毯区

所以当我在开幕片放映的影厅坐下的时候,我还是决定把想了许久的标题改成了“东京电影节确实不太一样”。东京节的观众也确实有点不一样,热烈的掌声在电影片尾字幕走完的时候才会响起。

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会集中看主竞赛的15部影片,以及 “亚洲未来”单元的10部影片,后者大概可以看到7部或者8部。华语影片会重点展开写一写。

短评:(豆瓣三星)

前获2023戛纳主竞赛最佳男演员+人道精神奖。为了给东京电影节开幕这部片一直把亚洲首映压到现在,看完之后觉得实在太合适了做开幕片了,就是东京(涉谷区)的委托创作嘛(也就比纯宣传片好那么一丢丢)。

确实是德高望重的老导演职业生涯末期会拍的且应该去拍的那种影片(总比拍不着调的商业片好),可以跟《里斯本物语》对比来看,重视日常细节甚至可以说全都是日常细节,在重复中带出差异。从类型上说也算和日式“职人电影”靠边。

有个特点就是毫不掩饰数字质感甚至是有意去找数字质感(但是又不是一个指向媒介材料的处理,我是觉得不够讲究)。看完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看的必要……可以展开讨论一下电影史级别的老大师的晚期作品,我想了想觉得能跟戈达尔、阿巴斯瓦尔达来比的人还真没几个……

文德斯及开幕片全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