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单元也特别精彩

编者按:

第5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已于今年2月1至7日(线上部分)、6月2至6日(线下部分)举办。接下来,《耐观影》公众号将陆续为大家带来由胤祥老师撰写的4篇文字回顾。其中,3篇写于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期间,1篇写于国庆节期间。

大银幕单元也特别精彩

#废寝忘食的鹿特丹·Part2

专栏作者:胤祥

之前去鹿特丹看影展,自己的选片原则是要看完Tiger和大银幕两个竞赛单元,尽可能地看一些自己研究范围内的电影,比如东欧片,中亚片,以及感兴趣的导演的新作,不过鹿特丹的宝藏片实在太多了,比如其实我相当喜欢Regained单元的片子,不过每年也只能挑几部看;经常还有些介绍写得非常吸引人的片子,本着猎奇的目的去看其实也很有收获,比如去年就看了安哥拉电影《空调》;至于bright future竞赛,赶上了再说吧。

还有个原则就是预计此后会有资源的片子,和那种一看就是一期一会的片子相比,还是会更倾向后者。总之每次电影节下来都能看到50部左右。

今天主要分析一下大银幕竞赛的选片。

这个于2013年创办的单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片子都比较好看,因为挑的都是具有院线发行潜质的影片,而且基本都是世界首映,至少也是国际首映。开幕片有时候也会出自这个单元。

自己去过的三届,2018年的获奖片《妮娜》是部蛮不错的波兰拉拉片,2019年获奖的《德涅斯特河沿岸》算是个docudrama(虽然那一年我更喜欢的是《多莲的精选集》),2020年获奖的《完美普通家庭》是个堪称G级的跨性题材,怎么看都是个柏林GenerationK的片子,不过鹿特丹下手早,而且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影片也去了海南还颇获好评。此外2020年的大银幕竞赛也有当年手册十佳的法国喜剧《太棒了》,总之这个单元还是相当精彩的。

鹿特丹通过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甚至南辕北辙的竞赛单元,实际上做了两个B类电影节的主竞赛,一方面通过金虎奖在最新的美学观念和前沿电影领域深耕,聚焦新导演和电影地图上的边缘地区,另一方面也通过大银幕竞赛让电影节不远离观众。

鹿特丹的选片的阶序也非常高,90%能拿到世界首映。所以即便鹿特丹根本不是一个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的电影节(也就是说不是ABCD任何一类),但它在世界电影节圈子里,位置肯定是前十名,如果它是一个A类节(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就算认证它也是B类),它的位置大概会在洛迦诺和圣赛巴斯蒂安之间。洛迦诺的选片有时候都比不过鹿特丹……

今年共有14部影片入围大银幕竞赛,这个数量超过了往年的10部。我一共看到了10部。除去锁区(Geo-Blocked)的《东京贵族女子》(日本,东京电影节首映)《浊水漂流》(中国香港)之外,错过了两部:《最后一个农夫》(印度)和《揭大欢喜》(中国台湾),确实不太爱看印度片,以及看过《揭大欢喜》的中国媒体都骂街了……反正台湾片都会出资源,去年因为开会错过的张作骥新片很快就出来了,到现在也没补上……

按照个人喜好排个序。

豆瓣体系,五星满分:

★★★★☆

1.日本:《舌尖上的冲动》

Sexual Drive, by Yoshida Kota, 2021, Japan

★★★★

2. 土耳其:《米杰尔表演秀》

The Cemil Show, by Bariş Sarhan, 2021, Turkey

3.法国:《东洋魔女》

Les Sorcières de l’Orient, by Julien Faraut, 2021, France

4.巴西:《车王》

Carro Rei, by Renata Pinheiro, 2021, Brazil

5.澳大利亚:《孤狼》

Lone Wolf, by Jonathan Ogilvie, 2021, Australia

★★★☆

6.阿根廷:《不安分的狗》

El perro que no calla, by Ana Katz, 2020, Argentina

 7.拉脱维亚:《战前一年》

The Year Before the War, by Dāvis Sīmanis, 2021, Latvia

8. 加拿大:《群岛》

Archipel, by Félix Dufour-Laperrière, 2021, Canada

★★★

12. 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奥萝拉》

Aurora, by Paz Fábrega, 2021, Costa Rica/Mexico

13. 俄罗斯:《北风》

The North Wind, by  Renata Litvinova, 2020, Russia

吉田浩太的《舌尖上的冲动》是部很有趣的电影,他之前拍了很多情色片(算不算粉红片?),也进了不少电影节。这部影片把PUA里面的“控制”拍得相当到位,三个故事互相关联,以核心人物栗田串联(不过非中日语境估计很难理解为什么他出场时候总要手里拿着一盒天津板栗吧……毕竟日语栗田写作Kurita,完全跟chestnut没关系……)。

《舌尖上的冲动》剧照

栗田控制手法惊人,片里几个人物都被他控制得十分痛苦。不过第二段对话中也暗示他小时候因为被女生霸凌所以变成了一个M……三段故事小标题分别是“纳豆”“麻婆豆腐”和“大蒜猪油拉面”,导演精彩地把食物与性联系在一起,通过食物以通感的方式写性,尤其是被控制下的性快感,实在是精彩绝伦。尤其是影片第三段,用到了声画叠用和不同时空的匹配剪辑,非常精彩。

土耳其电影《杰米尔的表演》是一部有着很重迷影情结的影片,不过片中男主角怀旧和迷恋的对象则是土耳其电影史上红极一时的“绿松路电影”(Yeşilçam,有译作“叶西坎电影”的,不够准确。Yeşilçam [土耳其语直译是The Green Pine]是1950-1970年代土耳其商业电影公司的聚集地,类似韩国电影一定会提到的“忠武路”,这个时期土耳其拍摄了大量的类型片,包括犯罪片、爱情片、喜剧片等,红极一时),他希望在一部翻拍的“绿松路电影”中获得男主角的位置,为此他付出了诸多努力,并逐渐走向癫狂。他迷恋的这个角色,由一个明显是以土耳其金棕榈名导尤马兹·古尼(Yilmaz Güney)为原型的,专门出演“英俊的恶棍”的老牌演员扮演。

《杰米尔的演出秀》剧照

这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片中所有的绿松路电影片段(主要是一部叫做“Kabus”的犯罪片)全是由导演模仿老电影拍成的,从视听到表演风格完全乱真,因此影片也进而形成了完美的匹配剪辑。

我猜导演是卡在版权或者资源上(据土耳其学者讲,多数“绿松路电影”都被制片人认为是快销品,没有保存下来),或者是因为不想拘泥于某部电影文本,干脆自己拍一部……尽管《杰米尔的表演》时常会让人想到诸如《喜剧之王》这样的影片,里面的巧合和桥段也有点多,但是导演在对材质的敏感和仿拍能力上,简直堪比索德伯格了!这部片子确实非常出色。

法国影片《东洋魔女》看题目就知道讲的是日本女排,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特点是对档案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片头就用到了古早日本动画解释什么是“魔女”,尤其有趣的是把比赛录像和女排题材的动画片《Attack No.1》剪辑在一起,因此造成了一些很迷人的效果(片尾曲也用了主题曲,气突昭了哈哈哈)。对著名排球教练“魔鬼大松”及出身纺织女工的初代日本女排国家队、以及64年东京奥运会都有些很长知识的介绍。影片由长期钻研体育电影的法国导演拍摄,法国的这个视角也是对女排知识的很有意义的补充。图片

《东洋魔女》剧照

巴西影片《车王》的导演是著名美术指导雷娜塔·皮涅罗(Renata Pinheiro),曾担任《扎马》等影片的美术指导。这部奇幻片有一个很脑洞的设定,主角从小就可以跟家里租车行的一辆车对话……后来这台车也被改装了就可以直接说话了。看上去像是个低配版的变形金刚,不过这辆车后来还由一个修理工组织了一批信徒成立了宗教,这就有趣了;更有趣的是有一个妹子还“车震”了,对,和车发生了性关系……片中的床戏有点闪瞎狗眼……就凭这个脑洞这片就值得一看。当然影片更重要的是在以寓言的方式来讨论巴西的社会运动

《车王》剧照

澳大利亚影片《孤狼》是导演的博士论文研究成果,这部影片同时制作了2D和VR版本,也挺期待VR版本是什么样的(2D版本的景深看着就比较怪异,后来才知道有VR版)……导演乔纳森·奥格尔维的博士论文《监控的电影艺术》完成于2017年,这部《孤狼》是一部标准的监控电影,把徐冰在《蜻蜓之眼》中的叙事尝试又往类型和商业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孤狼》剧照

影片主要由(仿拍的)监控画面和手机影像构成,是一部政治惊悚片/犯罪片,讲述一起针对G20会议的爆炸案的内幕。形式还是颇为新颖的,比如用到了分屏、夜视、执法记录仪、行车记录仪等等诸多视点的画面。影片的问题是合理性欠考虑,比如为了完成剧情,得引入如烟雾报警器这样的视点,就比较呵呵了;加上要强扭一个类型化的惊悚故事出来,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用离奇手法拍摄的常规商业片……画面组接的合理性基本就是导演意志了。

大银幕奖获奖影片是阿根廷电影《不安分的狗》。这部黑白片比较神经刀,开场和中段还是个蛮典型的中产阶级男性社会经济地位下滑的故事,等到他加入了一个以送菜为生的农业小队之后,故事突然转成了奇幻片,彗星撞地球导致一段时间之内地面4英尺以上的空气无法呼吸(否则就会晕倒),人们不得不依靠透明玻璃头盔生活——活脱脱的新冠隐喻,而且片中还有诸如“反正最多再过一年就恢复正常了”。这个设定也给出了阶级性的图景,比如玻璃头盔是要用掉“全家积蓄”去买的,而男主角的头盔在工作中被人抢了……买不起头盔的人只能弯腰行走。

《不安分的狗》剧照

其实影片从一开始就cue到了《风烛泪》,男主角的狗被邻居嫌弃,带狗上班又遭到投诉从而“被辞职”,后面头盔那段也挺《偷自行车的人》的。片长很短,很多情节根本不展开,全得靠脑补;中间诸如狗被车撞死、彗星撞地球的段落是靠素描线稿动画完成的。一方面是挺简洁以至于风格化的,一方面也不免让人产生WTF之感。选这部片获奖我猜很大原因是因为绝妙的新冠隐喻吧……

拉脱维亚影片《战前一年》的黑白摄影极其出色,聚焦1913年一个拉脱维亚青年从酒店门童被卷入无政府主义运动并最终卷入战争的故事。故事图景横跨里加(拉脱维亚首都)、维也纳、伦敦、布拉格、瑞士山区等地,还是很波澜壮阔的,不过最有趣的大概是弗洛伊德这个角色……魔性的笑声,精神分析(片子里写得特别套路,啥都是俄狄浦斯……)以及一些奇怪的治疗手段,如裸体解放天性、电击治疗等等。片子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储备,故事情节也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略有挑战,总之不是一部常规的战争题材时代剧。

《战前一年》剧照

加拿大影片《群岛》是部手法繁复的动画论文电影,以圣劳伦斯河及其岛屿为中心,通过资料影像和多种动画手法的混合,讲述了加拿大殖民历史、家族记忆等话题,旁白的文本做得也很诗意。

《群岛》剧照

哥斯达黎加影片《奥萝拉》的故事简直是河濑阿姨的《晨曦将至》的另一个版本,这说明“早孕”“不育”和“完全收养”现在真的是一个很国际性的话题了。片子里主要在讲女主角和早孕少女之间的关系,对女主角的前史藏得很深(基本靠脑补吧),回避了可能产生戏剧性冲突的很多点,也让影片显得非常温吞。

《奥萝拉》剧照

俄罗斯影片《北风》则是一部风格夸张的奇幻片(其实也不太奇幻,就算是架空吧),设定就挺复杂的,大致是“北方部落”的一个女性统治的家族,故事集中在一个个的新年前夜,有十几个人物,大致的故事主线是叙事人(第二代家长)的儿子在新婚妻子死于飞机事故后娶了小姨子并生了孩子,但是他又不爱她,两人撕扯了很多年,后来叙事人出手干涉……

《北风》剧照

中间也讲到战争爆发,生活质量下降(也是这种大家族古装片的套路嘛)。我其实本来还挺期待“三十年”这个设定的(马上想到苏联解体三十年嘛),不过导演的重点显然不在这,还是在讲这家人之间奇怪的关系。开场其实给了个气势庞大的设定,不过后面也没有展开……

一些统计:仅供参考

女导演(5/14):

《东京贵族女子》《车王》《奥萝拉》《不安分的狗》《北风》

纪录片(2):

《群岛》《东洋魔女》

鹿特丹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影片介绍里不做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区分(对比一下,柏林是会标出来“documentary form”),我现在倒真是觉得我最近对各种纪录片以及纪录片和剧情片混合的影片较感兴趣也是受到这一点的影响。

下一篇推送会聊一聊Limelight单元和短片单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