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侯麦(上):小镇文青的电影修炼手册

小镇文青 1937年9月,17岁的小镇文学青年莫里斯·谢赫离家北上巴黎求学,他身材瘦削,颜值一般,父亲是个小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弟弟。录取他的是赫赫有名的全国文科重点亨利四世高中的文科预备班,小谢同学的目标是巴黎高师,一个孕育了无数法国人杰的摇篮。名师包围下,小谢认识了更多文哲大师的作品,在拉丁区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然而1940年5月,小谢高考失利,只能暂且去当兵,不过他也没…

继续阅读

偷窥镜头下的后信息时代校园霸凌

进入了后信息时代的我们,校园暴力也从过去的言语、肢体暴力,升级到了结合信息科技的网络暴力,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与高效性,恰恰助长了新一轮加倍猛烈的校园霸凌惨状。

继续阅读

金宝拉对话河濑直美——“坚韧艺术”:亚洲电影制作者的视角

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国际创意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年”活动拉开序幕。会议期间还将举行了包括“坚韧艺术”讨论在内的会外活动,活动原计划在法国进行,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转为线上举行。电影《蜂鸟》的导演金宝拉与《晨曦降至》导演的河濑直美进行了的深度对话。

继续阅读

走在时代前列的泰迪奖

今年是柏林电影节中最受欢迎的单元之一、泰迪奖的第三十五年,它每年为入围电影中最杰出的LGBTQ主题作品颁奖。

继续阅读

《电影手册》鹿特丹电影节专访:我是因为无聊才进入演艺圈的

科西嘉岛的一个坐落在山区的村庄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夏天:孩子们玩耍,青少年们调侃,长者们在当地的酒吧里评论着时间的流逝。在8月的炎热中,一个家庭在努力防止怨恨浮出水面时,紧张的气氛很快就会上升。

继续阅读

2021“还我艺术”!:疫情下的第46届凯撒奖

这届2021年的颁奖典礼也发生了非常政治化的变化,电影院已经关闭了几个月,而影院开门依旧无望;在这样一场充满防护措施的特殊的颁奖典礼,公布了过去一年的获奖名单。

继续阅读

滨口龙介专访:“王家卫太时髦了,我只能模仿侯麦”

我这么说可能会比较钻空子,但是我觉得是所有人。

继续阅读

在柏林专访《叔.叔》导演杨曜恺(上):我有这样的欲望去做这样的事所以我必须去做

在2020年的70届柏林电影节,有一部讲述LGBTQ人群生活状态的华语电影广受影迷的好评和喜爱,耐观影有幸采访到当时大热的同性电影《叔.叔》的导演杨曜恺,让我们一起和导演聊一聊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继续阅读

【李骏硕】专访:香港露宿者,梦过着水而居,只寻得浊水漂流

本期节目中,导演李骏硕的新作《浊水漂流》在鹿特丹电影节大银幕单元举行了世界首映。这是一部聚焦社会边缘人群的故事片。影片集结了吴镇宇,谢君豪,李丽珍,朱柏康等实力派演员,叙事客观沉稳,人物鲜活生动,在电影节一众实验性视觉化的作品中,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有幸在媒体首映后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导演。

继续阅读

科幻电影如何刻画流行病和大灾难的

永远看不见的敌人引起的恐惧,出其不意地袭击着我们,其无形的存在只会使编剧和导演不断认同希区柯克所阐述的,恐惧越强烈,电影越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