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杂志《Positif》评万玛才旦新作《气球》

上次《电影手册》的影评后,本期文章我们依旧选择了同样是对万玛才旦新作《气球》的影评。而这次是来自法国另一本著名电影杂志《Positif》11月刊的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及杂志《Positif》,侵删

万玛才旦《气球》

耐译文 第四期

前言

《气球》是万玛才旦的第七部长篇电影。早在2009年,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伊斯妮·奥尼尔就在对他的第二部电影《寻找》(又名《寻找智美更登》)的影评里,提到了该片在叙事层面的复杂性,以及壮丽景色之下的三层套层叙事结构。从那以后,我们见证了一位伟大电影人的诞生。《老狗》(khyi rgan, 2011),在很多电影节上广受好评;《塔洛》(2015),藏族牧羊人的故事,万玛才旦第一部在法国发行的电影; 《金巴》,藏族寓言故事(又名《撞死了一只羊》,王家卫监制,获得2019年沃苏勒亚洲国际电影节三项大奖);最近一部《气球》,是继《塔洛》、《老狗》之后,万玛才旦第三次荣获东京FILMex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作品:这个女性主义寓言故事极富视觉冲击和幽默感——影片的第一幕就是透过一只膨胀的避孕套拍摄的!正如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说的那样,这个故事根植于藏族传统中,也立足于一个现代化中国的各种矛盾之中。
Beaucoup de choses ici-bas sont inexplicables
《世间有太多事情无法解释》

《气球》的第一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稍稍变形了的世界。广袤的青藏高原上两个孩童稚气的呼唤声,向观众构建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随着孩子们进入我们的视野,他们喊着:“我们的云!我们的羊!爷爷!爸爸!”听起来就好像亚当在为上帝给他展示的生物起名字。这种贴近创世神话的刻画不是空穴来风,但它也具有欺骗性,因为《气球》表面上像一个神秘的寓言故事,而实际上,这个故事有着真实的历史现实背景,那就是中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尤其是出生人口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

为什么电影画面会被镜头边缘的发蓝滤镜渐渐遮住?因为孩子们在透过气球来观察周遭的世界,而这些从父母枕头下偷来的所谓的气球,其实是避孕套。父亲(金巴饰,他也是才旦上一部电影中的演员),一个朴实、一心只想努力养活家人的牧羊人,马上就意识到这些有伤风化的“气球”是从哪里来的了。他用香烟戳烧了这些避孕套,对此行为迷惑不已的爷爷向他投去了惊讶的目光。

《气球》就这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祖孙三代家庭故事之中。对避孕的忧虑和对新生命的期待,是这个三子之家所面临的困扰,毕竟在1980年代的中国政府允许并给予了少数民族这样的特殊权益。然而,在这段清晰的作品纪实和事件背后,其展现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却要复杂得多。

为了扩张羊群,牧民租来了一只充满活力的种羊,万玛才旦也借机把羊群的壮大和这对夫妻间的生育联系起来。在这个日渐崩溃的传统社会里,摩托车取代了马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禁忌摧毁了原本意识形态的基石。在传统社会中,禁忌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文化,而如今它们则却致力于根除文化。

我们可以认为,电影这一阶段的意义在于反思时代的错误和对人天性的压抑。一堵分歧之墙,将完全不适应技术进步和道德发展的爷爷和他的子孙隔绝开来。万玛才旦喜欢把自然的宇宙时空及其轮回叠加在人类行为的历史进程上,如此融合后的故事才显得更加迷人。

但如果我们抛开牧民,跟随他妻卓卡的视角来看的话,事情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卓卡经常偷偷去计划生育所拿避孕套,并背着丈夫谋划了一个更加激进的想法。整个故事在卓卡因失恋而削发为尼的妹妹昌秋布卓玛遇见塔库姆嘉教授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两个角色间明显有着一段关系,但这段关系的性质和最终的结局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教授赠与了妹妹他的新书,巧合的是,这本不知是小说集还是诗集的书也叫《气球》。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虽然持有能拼凑起所有碎片的钥匙,但却怀疑能否解锁全部的秘密。这样的剧本原本可引出对剧情的一幕幕了解和真相的发现,但它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影片借助幻象、谎言和隐瞒来达成目的。

错失的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懊悔感奠定了本片的基调,我们因此可以看到一些激烈的戏剧性场景,尤其是与教授相关的重逢场面以及影片的高潮部分:卓卡把妹妹的那本书扔进了火里,而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佛教徒妹妹却是在犹豫片刻之后才把它从火中救出。

正如万玛才旦的前任御用摄影师松太加(Sonthar Gyal)的电影作品所展现的那样,藏族电影通常倾向于具有隐晦的象征和寓言意义。随着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动机愈发的模糊,就有愈多的象征客体随之涌现。

之所以有意说“象征”而非“寓言”,是因为相对而言寓言易懂,而象征通常更加晦涩,它在揭示一部分所指的同时促使观众产生联想。

尤其是火,它以各种形式揭示了一系列巴舍拉式的隐喻:炉膛里的火焰和炙热的麸炭,葬礼用的柴堆,灰烬,烧焦的书本,摇曳的烛火,夜色中的灯笼,还有最终预示了轮回方式的燃烧的酥油灯。

但这里没有直接表现人物的行为,而是仅用了火来借喻,赋予了影片一层明暗交错的光晕,试图说服我们它不是一个市井传说,而是一个宇宙之谜。

自祖父的离世起,剧情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展开:就在母亲刚得知自己又有身孕的时候,祖父的突然辞世意味着他的灵魂等待着尽快转世,父亲和母亲就此产生的罅隙使整个家庭面临分崩离析。

我们可以通过宗教信仰和现实这两个角度去解读这样的主题,而万玛才旦是一个理性的抒情诗人,他选择用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与命运纠葛来暗喻藏民熟知的转世轮回传说。

然而,身为佛教徒的妹妹对待人生的宿命论态度(世间有太多事情无法解释)与母亲破灭命运神秘感的谎言产生了冲突。

在最后几幕中,才旦运用扭曲的画面表现每一次人物内心对自己的道德审判。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理性的消亡,导演增加梦境的场景,拍摄窗户或水桶中的倒影和流云的痕迹,来达到交相呼应的效果,这对现实情节来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尽管有些寓言的意味,最后一幕还是带我们回到影片的开端:正当祖父的灵魂得以转世之时,送给孩子们的两个气球却突然一个在手中爆裂,另一个飞向了天空。

诸此种种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里不存在永恒。借助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作品,才旦选择直截了当地展现来完成他对无法表述之情的探索。

FIN 

观影

坐标巴黎

中法影视传播

国际电影节现场报道

图片